1954年由英国心理学家Ruth Griffith编制,最初的量表只适用于0~2岁婴幼儿,为了对脑瘫、聋哑、先天愚型患儿等进行早期评估,作者于1970年将量表扩展到学龄前期(0~7岁),2006年又进行量表第三次修订;上世纪80年代年中-澳合作碘缺乏病项目澳大利亚专家首次在我国推荐用以对小年龄克汀病患儿进行能力评估,当时仅采用操作一个分量表,经在山西、青海、贵州等省试用显示了较好的信度与效度。目前使用的量表是由山西医科大学依据1984年版量表修订。量表为诊断量表,包括六个分测验,1.运动:测查大运动的协调能力及有目的的应用大肌肉的能力,每个项目均为相应年龄儿童运动发展的关键年龄;2.个人与社会:测查儿童对外环境的应答、适应及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穿、社会交往及社会适应等;3.听力与语言:测查儿童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4.手眼协调:通过手工操作细小物件反映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及手的灵活性;5.操作:测量有目的使用工具,完成精细操作的能力,同时也能反映感知觉能力;6.推理:评定儿童对实际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理解能力,抽象概念以及对形态、长度、时间概念的形成与应用。